
英國最新研究顯示,居住在英格蘭最貧困沿海地區的青年,患有未診斷精神健康問題的機率,是內陸同齡人的三倍。研究人員指出,這一群體正面臨不成比例的精神健康危機,卻往往孤立無援,亟需政策關注,否則問題將持續惡化。
這項由艾塞克斯大學(University of Essex)沿海社區研究中心進行的研究,揭示了「沿海精神健康差距」(coastal mental health gap)。研究由克萊爾·維克斯(Claire Wicks)領導,分析了2018年至2023年間全英28,000名成人的數據,聚焦於英格蘭沿海及內陸居民的精神困擾程度。
研究採用住房、社區及地方政府部(Ministry of Housing,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)的官方貧困指數,發現居住在沿海貧困地區(如東岸的滕德林Tendring、西部黑池Blackpool及利物浦)的青年,受精神困擾但未獲診斷的比例,遠高於內陸同類地區的同齡人。相反,同一沿海社區的老年人,遇上同類問題的機率,則比內陸同齡人低三分之一。
艾塞克斯大學沿海社區研究中心主任艾米莉·莫里(Emily Murray)表示:「我們尚未完全了解這些青年被忽視的原因,但可能因為他們未像較年長一代般積極尋求幫助。即使他們尋求幫助,其聲音未被重視有關。」

她指出,沿海地區的經濟及社會問題是導致青年精神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,包括較低的家庭收入及較高的私人租賃比例。莫里補充:「沿海青年更可能居住在收入較低、家庭多位於私人租住區,且這些地區往往地理位置偏遠,難以獲得經濟及醫療服務。」
四年前,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克里斯·惠蒂(Chris Whitty)已指出,沿海地區青年的精神健康問題比例顯著較高。艾塞克斯大學及倫敦大學學院(UCL)的另一項研究進一步發現,貧困程度較高、升讀高等教育的比例較低,以及當地犯罪率較高,都是影響因素。
來自西岸西斯頓-超級馬雷(Weston-super-Mare)的21歲青年塞利德·巴茲利(Ceilidh Bardsley)分享道,當地政府似乎更重視旅遊業,忽略居民實際需求。她說:「海濱主要區域被裝飾得很漂亮,但周邊住宅區卻滿是坑洞,商店門面破舊,許多房屋已經發霉。」
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團隊走訪全國,與數十位政策制定者及當地工作者對話,探討推動沿海地區改變的策略。不少受訪者強調,賦予青年發聲權至關重要。西北部巴羅(Barrow)一位工作者表示:「讓居民參與決策非常重要。不要請外部顧問來告訴我們需要什麼,應該直接與我們對話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