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英國政府宣布,英格蘭大學本科學費上限將從2026/27學年起按通脹率調整,每年自動上調,以緩解大學財政壓力。目前學費上限為9,535英鎊,預計每年增約400英鎊。
英格蘭大學全日制本科課程學費自2017年起凍結,直至今年9月首次上調。教育大臣方佩芝(Bridget Phillipson)強調,大學收取高額學費,必須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。她指出,學費上漲將視大學的教學質量、學生關懷及就業成果而定。表現欠佳者將受限,並可能面臨財務及監管罰款。英國學生辦公室(Office for Students)預測,若無干預,43%的大學將陷入赤字。近年來,大學收入未能跟上通脹,導致依賴國際學生學費補貼,但國際生人數因簽證政策變化而下降,已有逾12,000個職位被裁減。
為緩解學生壓力,維護貸款(Maintenance loans)亦將隨通脹調整,並針對低收入學生提供針對性維護補助金(Targeted maintenance grants),由國際學生學費徵稅資助。國際學生學費無上限,由大學自行設定,此稅項被視為公平貢獻,以再投資於本土學生支援。
代表141所大學的團體英國大學聯盟(Universities UK)支持政府方案,認為有助大學維持財政可持續性。但大學及學院工會(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)批評政府堅持「災難性」的學費模式,呼籲增加公共資助,以解決低薪、裁員及惡劣工作環境問題。
週一宣布的調整僅適用於英格蘭,;威爾斯、蘇格蘭及北愛爾蘭的教育政策由各自政府決定。去年,威爾斯的學費已上漲至與英格蘭相同的水平;北愛爾蘭的學費為 4,750 英鎊;而蘇格蘭學生就讀蘇格蘭大學無需支付任何學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