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為了令巿民更容易置業,英國很多私人非牟利組織「房屋協會(Housing Associations)」都會推出多種「可負擔置業計劃(Affordable home ownership schemes)」,包括「先租後買(Rent to buy)」,以及較多人認識的「共有產權(Shared Ownership)」等等的不同形式。但近日,這些業主正計劃向政府採取法律行動,原因是這類物業的服務費近年大幅飆升,有業主更表示費用高達每年8000英鎊。
這類「可負擔置業計劃」一般會讓巿民購買物業的一部份業權,其餘部份則會以租金代替。到一定期限後,業主可購買餘下的業權。但一般都需要每月交服務費。然而有業主投訴,當他們購入物業後,服務費用大幅上升,由每月250至300鎊,增加至每月600鎊以上。
據業主團體「社會房屋行動運動(Shac) 」表示,將會向國家審計署(NAO)提交一份有關服務費濫用的檔案,指控帳單不準確、過度收費,以及未能向居民提供成本證據。若國家審計署拒絕調查,Shac計劃申請司法覆核。
報告顯示,目前濫收費用的情況嚴重,例如在倫敦的一個項目中,居民每年需支付高達8000英鎊的服務費,且需要與私人業主使用不同的出入通道。亦有居民被收取超過2200英鎊的「燈具測試」和維修費,以及收取1218英鎊更換14個燈泡。
另外,在倫敦北部伊斯靈頓(Islington),由Peabody房屋協會提供的共有產權住宅中,部分居民的服務費已增至每年超過7400英鎊。他們收到警告信,稱若不支付,可能面臨房屋被收回的風險。有業主批評,若早知服務費用高達每月600鎊,他絕不會買這些聲稱「可負擔」但實際上無法負擔的物業。
Shac的蘇珊·穆納(Suzanne Muna)表示:「我們發現服務費帳戶充滿錯誤,這些帳戶從未得到適當審查。」Shac分析2024年物業法庭裁決發現,超過70%的服務費爭議案例中居民被過度收費。
根據英格蘭社會房屋監管機構數據,截至2024年3月,房屋協會的服務費收入增長15.8%,達19.5億英鎊。居民亦質疑共有產權房屋售出後服務費大幅上漲的原因,活動人士呼籲制定法規,防止費用劇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