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斯路機場災難性停電事故  報告揭國家電網疏忽維修

128
調查發現指,火災的原因早在2018年已發現,但一直沒有妥善維修。(網上圖片)

倫敦希斯路機場於2025年3月21日因北海德變電站(North Hyde Substation)火災引發大規模停電,關閉約16小時,導致1300航班取消,逾27萬名乘客行程受阻。國家能源系統營運商(National Energy System Operator, NESO)報告指,火災由高壓絕緣套管(bushing)「災難性故障」引發,濕氣滲入導致短路,問題早在2018年已發現,但國家電網(National Grid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)未採取修復措施,2022年更推遲基本維修,暴露英國基礎設施脆弱性。

《天空新聞》報道,3月21日,北海德變電站火災導致希斯路機場停運,影響約27萬名乘客及71,655戶家庭與商業客戶,航空公司損失數千萬英鎊。火災由高壓絕緣套管故障引起,濕氣滲入導致短路,電弧引燃油料,火勢迅速蔓延。NESO報告指出,國家電網於2018年7月檢測到油樣本中異常高的濕氣含量,表明「即將發生故障,應更換套管」,但未採取行動。2022年,國家電網推遲變電站基本維修,錯失第二次修復機會。

倫敦希斯路機場火災停運 預計影響數天
倫敦希斯路機場於3月20日,因附近一座變電站發生大火而全面關閉,導致全球數以萬計的旅客行程受阻。(網上圖片)

報告顯示,希斯路機場內部電力網絡設計存在缺陷,僅依賴三個供電點之一,單一故障即導致關鍵系統停擺,需長時間重新配置電力。

《紐約時報》報道,航空公司代表奈傑爾·威金(Nigel Wicking)早於事故前數天已警告電力供應問題,但未獲重視。機場行政總裁托馬斯·沃爾德比(Thomas Woldbye)表示,需關閉及重啟約1000個系統,耗時至少10小時。

能源大臣李世勳(Steve Reed)形容報告「令人深感憂慮」,指國家電網未處理已知風險,能源監管機構Ofgem已展開調查,審查是否違反許可證條件。李世勳表示,政府將緊急審視NESO建議,適時公佈回應。

希斯路機場2024年處理逾8390萬名乘客,每日約23萬人次,服務約80個國家,今次事故影響全球的航空網絡。(網上圖片)

基礎設施挑戰

《天空新聞》科技編輯湯姆·克拉克(Tom Clarke)表示,變電站設備老化,部分接近使用壽命盡頭,若未妥善維護,可能引發類似事故。 

希斯路機場2024年處理逾8390萬名乘客,每日約23萬人次,服務約80個國家。事故暴露英國關鍵基礎設施的脆弱性,對全球航空網絡造成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