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英國工黨政府在推行福利削減政策時遭遇重大內部阻力,首相施紀賢被迫作出讓步,放棄對個人獨立付款(Pip)的改革計劃,導致原定節省50億英鎊的計劃落空。財政大臣李韻晴正面臨316億英鎊的財政缺口,經濟學家預計她可能在秋季預算案中提高100億至150億英鎊的稅收。此事件不僅引發政治爭議,也導致市場動盪,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4.47%。
根據《電訊報》及《BBC》報道,施紀賢原計劃通過改革個人獨立付款(Pip)的資格標準,實現每年節省50億英鎊的目標。然而,這項計劃遭到工黨內部強烈反對,約50名議員最初表示不支持法案,後來反對人數增至75至80人,幾乎導致法案在議會中被否決。最終,政府在最後一刻作出讓步,放棄對Pip的改革計劃,並由社會保障委員會主席斯蒂芬·蒂姆斯(Sir Stephen Timms)宣佈最終妥協方案。
這一「讓步」被部分工黨議員形容為「混亂」(shambles),甚至有議員稱之為「噩夢」(nightmare)。此外,政府原計劃在秋季預算案中取消「兩孩福利上限」(two-child benefit cap),但一位高級政府消息人士表示,由於財政壓力,這一計劃現已無望實現。

財政缺口與稅收壓力
財政研究所(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)專家海倫·米勒(Helen Miller)指出,經過讓步後的福利改革在本屆議會結束前將完全無法減少,原定的50億英鎊減省目標已完全落空。財政大臣李韻晴現在面臨316億英鎊的財政缺口,遠超之前的99億英鎊財政盈餘。經濟學家警告,為了彌補這一缺口,政府可能需要在秋季預算案中增加100億至150億英鎊的稅收。
國會議員帕特·麥克法登(Pat McFadden)表示,政府無法「兩次花同一筆錢」,讓步的成本必須在其他地方彌補,可能通過借貸、進一步削減開支或提高稅收來實現。雖然工黨多次承諾不提高「勞動人民」的稅負,特別是國民保險、所得稅或增值稅,但麥克法登暗示其他稅項可能成為調整對象。BBC報道稱,稅收上調已被視為「不可避免」,工黨高層甚至要求議員公開支持並積極宣傳這些稅收政策。

政治反響與爭議
工黨政府的讓步引發了激烈的政治反應。改革黨(Reform UK)領袖理查德·泰斯(Richard Tice)批評施紀賢「軟弱無能」,稱其為「左翼議員的傀儡」。工黨內部也有不同聲音,議員拉切爾·馬斯凱爾(Rachael Maskell)建議通過引入財富稅(預計可籌集240億英鎊)或將資本利得稅與所得稅等級化來填補財政缺口。
市場動盪與經濟影響
市場對這一事件的反應迅速,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4.47%,反映借貸成本上升。這一趨勢不僅受到福利改革爭議的影響,也與美國政策變化有關。市場分析人士指出,財政缺口可能迫使政府增加借貸或調整稅收政策,進一步加劇經濟不確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