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英國首相施紀賢周一宣布,政府計劃全面應用人工智能(AI)推動國家經濟增長和提升公共服務效率,包括在牛津郡興建一個價值140億英鎊的AI數據中心,並應用於行政及醫療服務等範疇,希望將英國打造為一個AI「超級大國」。不過亦有外界質疑,政府面對嚴重赤字,到底錢從何來?
施紀賢在講話中指出,AI對英國公共服務有巨大的潛力。政府已制定了「AI 機遇行動計劃」,獲得主要科技公司支持。部分公司已承諾投入140億英鎊進行各種項目,創造13,250個工作崗位。
該計劃包括建立數個AI發展區,集中開發AI技術。施紀賢表示,AI將推動國家的巨大變革:「我們將讓AI為我們國家每個人服務。」

政府的建議包括公共部門將使用AI,減少行政工作花費的時間,增加提供服務等;又或將AI運用於診斷癌症等重要任務,以至偵測路面情況和打擊逃稅等,建議合共五十項。他更要求所有內閣官員將AI應用和發展視為首要任務,同時創立國家數據庫,利用NHS等公共數據訓練AI模型等。
雖然願景看似美好,但亦有人質疑所需的時間及金錢成本,特別是目前國家正面對借貸成本上升和英鎊匯率貶值的問題。牛津大學教授戴姆·霍爾(Dame Wendy Hall)稱:「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,但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資,必須長期投入才能看到回報。」
另外,AI的運用亦可能會帶來新的問題,例如蘋果早前取消了iPhone上的一項功能,原因是該功能會產生不準確的新聞通知。